-
電力需求響應業務需數字化賦能
實施電力需求響應,是提升電網控制靈活性、促進電力供需協調優化的重要支撐手段。高質量開展需求響應業務,離不開對可調節負荷資源的普查與潛力分析。中國電科院研發“可調節負荷資源普查與容量核證分析系統”,實現已接入系統的可調節負荷資源在線化普查、分析與核證。
2022-08-16 -
“雙碳”目標下,電力市場化改革怎么改?
電力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,黨中央、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,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,經歷了“從無到有”的歷程,主要包括三個發展階段。
2022-08-15 -
儲能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
6月7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《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》指出,新型儲能具有響應快、配置靈活、建設周期短等優勢,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;要建立完善適應儲能參與的市場機制,鼓勵新型儲能自主選擇參與電力市場,堅持以市場化方式形成價格,持續完善調度運行機制。
2022-08-12 -
北斗技術聯動電網 驅動怎樣的新力量?
“國之重器”北斗,這張在太空鋪就的衛星網,已全面服務于交通運輸、公共安全、救災減災、農林牧漁等行業。當天上的網“觸電”地下的電網,又將驅動怎樣的新力量?
2022-08-11 -
虛擬電廠: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的“開關”
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中國正在加快調整能源結構,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。2030年中國風、光發電總裝機計劃達到12億千瓦以上,形成由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,能源消費終端電氣化水平提升,電力電子化以及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電網將會使電力系統平衡、調節和支撐能力面臨巨大挑戰,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是實現能源電力清潔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。
2022-08-10 -
煤炭保供 如何既增產又增綠?
今年前5個月,山西規模以上原煤產量5.28億噸,同比增長9.3%;非常規天然氣產量44.26億立方米,同比增長19.7%,快于原煤產量增速10個百分點。
2022-08-09